【转载】绿叶海蛞蝓,像一片绿叶的蛞蝓
转载自 Elysia chlorotica, the slug that behave like a leaf - Encyclopedia of the Environment
这种海蛞蝓被称为绿叶海蛞蝓(Elysia chlorotica),是一种体长5厘米的小型海洋腹足类动物。它生活在北美东海岸的浅水区。这种奇怪的蛞蝓看起来像一片树叶。是绿色的!当阳光照耀时,它就会散开,仿佛在享受阳光。这怎么可能?绿叶海蛞蝓以丝状藻类为食,如滨海无隔藻(Vaucheria littorea)。在消化过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细胞只有部分被破坏:它们的叶绿体保持完整,使蛞蝓能够利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来养活自己。这是叶绿体共生或盗食质体(换句话说,也就是“窃取”叶绿体)一个例子。这些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在光合作用中捕捉光的色素),因此海蛞蝓呈现绿色。这些色素广泛存在于蛞蝓高度分化的消化系统内。这就是为什么绿叶海蛞蝓看起来像一片绿叶,呈现叶脉状结构。这种特性似乎是这个科特有的,因为其他几个近缘物种也有相似的行为。
一般来说,许多海洋生物保留从猎物身上吸收的叶绿体:绿藻、红藻或褐藻。然后,他们将这些叶绿体整合到自己的消化系统中,并利用它们为自己服务。吸收来的叶绿体的寿命通常是有限的,但持续不断的捕食可以维持叶绿体的更新。光合生物共生过程存在一种最为稳定的关系:例如珊瑚,由珊瑚虫(也称水螅)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这种组织含有许多虫黄藻,即共生属(Symbiodinium)的一种光合微藻。
对于绿叶海蛞蝓来说,情况明显不同。这种软体动物是在其发育过程(即从幼虫向成虫的转变过程中)中获得了叶绿体,随后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获得的叶绿体都保持着功能。因此,绿叶海蛞蝓似乎只需在其生命早期捕食藻类,之后就可以依靠光合作用维持生命活动。实验表明,在光和二氧化碳存在的情况下,绿叶海蛞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融入其自身有机物中。然而,叶绿体的存在对海蛞蝓的生存至关重要这一事实,仍有争议。
在植物中,叶绿体要想保持功能,需要持续输入细胞质合成蛋白。因此,保留在海蛞蝓消化系统中的叶绿体能够进行数月的光合作用,这一论断显然是有些问题的。对宿主(蛞蝓)和共生体(藻类)的基因组测序表明,蛞蝓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基因是从藻类细胞核水平转移而来的。随后,其编码产物(蛋白质)被重新转移到质体(即叶绿体)中。因此,以这种海蛞蝓为例,捕食——即绿藻的消耗——伴随着共生细胞核和宿主细胞核之间的水平基因转移。该系统是一种全新代谢方式的起源,即“绿色动物”,由于叶绿体在宿主组织中保持功能,这种动物能够进行数月的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