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什么样的物质能成为抗原?
根据抗原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是指APC从细胞外部摄取的,存在于细胞囊膜系统内的蛋白质抗原。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等。并非所有的外源或自身物质都是抗原,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两个重要特性的物质才是抗原。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仅对该抗原专一,而与其他抗原无关,这一性质称为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适应性免疫应答之所以具有抗原特异性,是因为免疫应答是由 TCR/BCR 识别抗原所包含的最小的基本结构单位——抗原表位(即抗原决定簇)诱导的。
抗原具备两个重要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和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前者指抗原被 T/B 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 或 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后者是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 T/B 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然而,某些小分子物质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能诱导免疫应答,此类小分子物质被称为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半抗原可与免疫应答效应物质集合,具备免疫反应性。
结构复杂的蛋白质大分子(应该指作为抗原时)通常为完全抗原,许多小分子化合物及药物属半抗原,如青霉素降解产物青霉烯酸,本身并无免疫原性,一旦与血清蛋白结合可成为完全抗原,诱导机体产生 IgE 抗体并介导 I 型超敏反应(青霉素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