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为什么病原体几乎都有抗原决定簇(除了朊病毒)?
先放一段资料。
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的表面通常具有特定的分子结构(如蛋白质、多糖、脂类),这些结构是其生存和感染宿主所必需的。例如:病毒依赖表面蛋白(如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以实现入侵;细菌需要黏附素(如菌毛蛋白)附着于宿主组织,或通过荚膜多糖抵抗吞噬;寄生虫表面抗原可能参与侵入宿主细胞或逃避免疫攻击。这些功能性分子天然成为免疫系统识别的靶标,即抗原决定簇(表位)。
那么问题来了……不,没有问题。
病原体(英语:pathogen)简称病原,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为传染原、感染原(infectious agent)或致病原,泛指对可以引致疾病的生物及类生物的一个统称。
注意划线部分,病原体仅包括生物及类生物。
毕竟其余的致病因素,比如化学毒素、物理性致病因子等,压根不属于病原体这一分类。
好吧,标题的疑惑可能也只有我会提出来。可能在我眼里非生物(比如纳米机器人)也可以是病原体。
如果照我这个思路,那么被炸药炸死岂不是也算病原体了?免疫能力也太弱了嗯,其实物理和化学性致病因素,我们也有“免疫”方式,那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