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热对人体有何益处和害处?
在高热环境、剧烈运动等情况下,如果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将引起体温升高。体温高于 40∘C40∘C 称为体温过高。人体体温高于 41∘C41∘C 时,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障碍,出现胡言乱语、神志不清等症状;若体温超过 43∘C43∘C,则会有生命危险。一般认为,人的致死体温为 45.5∘C45.5∘C,这与蛋白质在 45∼50∘C45∼50∘C 之间开始发生非可逆变性有关。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称为发热(fever)。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组织损伤、内分泌失调、免疫异常、恶性肿瘤、毒物和药物作用等,其中感染引起的发热最为常见。
发热对病人是有益还是有害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探讨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发热是人体抵抗和消除病菌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有人认为体温升高会给人体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若高热持续过久,可能会使人体各器官、组织的调节功能失常,从而危害身体健康。
益处:
目前医学研究证实,发热是许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反应,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例如,发热可增加抗细菌抗体的产生,增强人体白细胞中消除毒素的酶活性,以及提高肝脏对毒素的解毒作用,从而抵抗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促进人体恢复健康。
害处:
- 发热使人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增强,增快,从而大大增加了机体对氧的消耗,加重人体各器官的工作负荷,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 发热时,人体产生的热量过多,机体必须加速散热,以尽可能调整体温,从而导致心率增快,增加心脏负担。
- 高热还可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有时胃肠道运动减缓,病人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有时胃肠道运动增强,病人则可能出现腹泻甚至脱水。
- 持续高热最终导致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这不仅不利于疾病恢复,反而增加了其他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