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错题整理
其实一般是手写的,但我感觉现在有 ChatGPT 以后可能比手写效率高。
用 $\mathrm{Na}^+$ 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 $\Rightarrow$ 无动作电位
轴突和树突都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元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成熟的轴突和树突形态都相对稳定。
再生是因为神经元在轴突或树突受损后能释放出生长因子刺激周围未受伤的神经细胞增殖。
头面部各部分的位置在大脑皮层代表区呈正立排列(参考书上那副图)
注意有些题目画的图里,物质运输方式可能是胞吐,但是画的小泡特别小。
$\mathrm{H^+}$ 刺激颈动脉体的过程不属于激素调节,$\mathrm{H^+}$ 不是激素。
雄激素是脂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雄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内与核蛋白结合,调控转录过程。
雄激素不具备催化作用,有催化作用的是酶。(名字都是雄“激素”了)
不同细胞对同一激素的受体一般不同,除了受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细胞对同一激素的反应往往不同。
重度中暑者需要依赖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使体温恢复正常。
TH 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通过负反馈调节增加 TSH 的分泌,而非直接促进 TSH 分泌。
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直接吃没用。参考 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功能总结。
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比如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分泌。
T细胞来自胸腺、B细胞、吞噬细胞来自骨髓。
细胞毒性T细胞需要抗原–MHC复合体(抗原不行)和细胞因子两个信号的刺激
艾滋病是缺乏辅助性T细胞,给病人打多少B细胞都没用的!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人工合成,对植物生长起调节作用(不是促进作用)的物质
植物向光性实验中单侧光的作用是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光敏色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接受光刺激后,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光合色素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在受到光照射时,被激活的光敏色素经过信息传递系统,将信息传递到细胞核,影响有关基因的表达
虽然 $[\frac{k}{2},k]$ 段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增长速率仍大于 $0$ ,因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沿岸带比其他地带物种丰富度高主要因为光照强。
研究植物生态位主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
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研究动物生态位要研究它的栖息地等(题目可能考“主要研究哪些?”)
演替是具有方向性、相对长期的变化,而周期性是短期的、可逆的。不存在什么周期性演替这种说法。
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响实验结果,滴加培养液后,等细胞沉降到计数板底部再开始计数。
因为细胞沉降到底部后细胞的位置会比较稳定,分布会更加均匀和清晰。
应该先盖盖玻片再滴加计数悬液。
因为盖玻片和计数板之间的凹槽形成的狭缝空间的体积是固定的,加液体时靠虹吸作用将液体吸入。
如果反之,则盖玻片可能由于已加入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使其未能严密的改到计数板的表面上,
进而导致计数室的体积增大,计数结果偏高。省流:先滴液体可能盖不紧,
这不是载玻片,有说法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细菌中的生产者:硝化细菌等;细菌中的消费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很多很多。
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比如牛吃草和人吃牛的传递效率不一样。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生态系统信息不一定沿食物链传递,并且传递具有双向性。
生态系统的信息除了来自同种或异种生物,还可来自无机环境(比如气温低,属于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不都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例如深海以化能自养细菌为生产者的生态系统。
能量金字塔层数可以是倒金字塔,只是稳定性很差而已。
物质循环中的碳循环可以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或燃烧返回非生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