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双相电位不对称的原因
一、双相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后,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将两个记录电位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表面,随着在刺激电极产生的动作电位向外传导,当动作电位先后经过两引导电极下方时,在两电极间可以记录到两次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电位差。细胞外记录反映的是细胞膜外兴奋部位与静息电位的电位差,虽然不是细胞内外电位差,但可反映动作电位产生的频率和幅度。如此获得的电位呈双相变化的记录称为双相动作电位。
二、双相动作电位的不对称性及其原因
1. 神经干
神经干:由若干神经束组成、外覆结缔组织膜的神经传导干路。
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使用双电极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中,第 1 相的峰值通常高于第 2 相的峰值,且第 2 相的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 1 相,即两相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呈现不对称性。
产生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不对称性的原因具体如下:神经干是复合神经,在适宜的刺激条件下,神经干内不同的神经纤维依次兴奋。在第 1 记录点,较多的神经纤维同步兴奋,因此记录到的复合动作电位第 1 相的峰值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由于各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速率不同,在第 2 记录点,能够同步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较少,因此记录到的第 2 相峰值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
2. 神经纤维
在测量神经纤维的双相动作电位时,双相电位通常是对称的,因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具有不衰减性。然而,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观察到不对称的双相电位。如下图所示,当两个电极距离较近时,第 1 记录点 A 的电极复极化尚未完成,兴奋已经传导到第 2 记录点 B 的电极,从而导致第 1 相的持续时间缩短,第 2 相的峰值下降,进而形成双相电位的不对称性。
同理,如果两电极的距离较远,但刺激如果在电极之间偏向某一极,同样可能造成双相电位的不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