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激素的受体都在细胞质膜上吗?
答案:对的,但细胞质膜的内外都有受体。
受体是指能够与特定生物活性物质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有些教材中的插图通常只展示细胞质膜表面的受体,这使得学生误以为只有细胞质膜表面存在受体。实际上,受体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细胞质膜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两种类型。
那些体积过大或具有极性,无法穿过细胞质膜的激素,包括所有肽类和糖蛋白类激素,以及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激素,这些激素与位于靶细胞质膜外侧的蛋白质受体结合,而不进入细胞。如果将这些激素视为从内分泌腺到靶细胞的信号传递者,那么在靶细胞内就需要第二信使来发挥激素的作用。许多水溶性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一般是可逆的,并且这一过程非常重要。激素与受体结合并激活第二信使系统后,它便会与受体分离,通过血液传递到身体其他靶细胞。最后,酶(主要在肝脏中)将其降解为非活性衍生物。
细胞内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数存在于细胞质中,能够识别并结合脂溶性信号分子。例如,类固醇激素本身是脂类,因此具有脂溶性;甲状腺素则是非极性氨基酸的衍生物。由于它们的非水溶性,这些激素无法在体液中自由扩散,而是通过血液中的蛋白质载体进行运输。当它们到达靶细胞时,便与载体分离,通过靶细胞质膜进入细胞内。一些类固醇激素随后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受体上形成复合物,进入核中。其他类固醇类激素则在结合受体之前直接进入细胞核。无论是激素在核中结合受体,还是以激素–受体复合物的形式被运送到核中,其余的过程几乎一样。脂溶性激素,包括所有类固醇类激素、甲状腺素以及其他亲脂性调节分子,如视紫红质或维生素A,都能轻松进入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