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 正在从服务器偷取页面 . . .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摘录(第二章)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摘录(第二章)

第二章 诚心:持纯粹性,做至诚人。

欲修身,先养心。

以我现在的水平肯定是没法自己想出什么理论的,因此需要学习先贤的智慧。(确信)


真心着眼,敦本尚实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工夫。”

翻译:诚字,有人解释为工夫。诚是心的本源,寻求恢复诚的本位,其实就是求诚的工夫(就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求诚上面)。

  一次,王阳明到南镇游玩,一个朋友指着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花问道:“你说天下没有心外之物,那么这花自开自落,和我心有什么关系?”

  王阳明回答说:“你见到这花之前,花与你的心各自寂静;你来看此花时,花进入我们的内心,此花便在心头显现出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岩中花树对于心来说,其存在本身及其意义的被确认,在于花在人心中的显然。

  王阳明的这番话可以有很多种理解,而其中最紧要的一点则是对于“心”的着眼。世间万象,其实都在于你是否用一颗“心”去体验融汇。在王阳明看来,这个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抽取“真”,弄权耍奸,虚伪掩饰,只剩皮囊一副;抽取“真”,花开花谢无关己身,不知人事变迁,落得心眼两盲,终其一生,全无所得。

  人心中有善有恶,有趋炎附势,有高洁自傲。唯其不真,所以才有“这万丈红尘,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的说法(不过我个人觉得数学题比人心难揣摩)。王阳明的全部学问就在于求“真心”以接“仁义”。简单地说,就是如果你没有一颗真挚实诚的心,就做不出善良敦厚的事。

  …………(这里引用了程门立雪的典故)

  杨时、游酢二人程门立雪,只为学于高师、求善解,两人真心崇拜程颐的人品道德和学术修养,明知程颐是故意为之,却依然以礼相见。对他们来说,这是出于真心实意的行为,并非趋炎附势,所以内心坦荡而礼仪周全,即是平常人之礼,其本质是诚心。

  不敷衍、不做作、不逃避,能真实地袒露内心的人,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得到别人的谅解。然而,做人却很难永远保持着这种心境。就好像刚出学校的年轻人,满怀着希望和抱负。但是入世久了,挫折受多了,艰难困苦经历了,或者心染污了,变得有杂质了;或者本来很爽直的,变得不敢说话了;或者本来很坦白的,变得拐弯抹角了;或者本来有抱负的,变得很窝囊了。其实社会与环境不足以影响人,只要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修养,那么在任何复杂的世界、任何复杂的时代、任何复杂的环境里,都可以永远保持最初的心境,这就是王阳明说的“本心”。

个人认为,真实袒露内心 \(\ne\) 永远诚实,而是保持“本心”。

  一如动静互补是一种生命形态,本心为真亦是一种生命形态。王阳明常言:“真,吾之好也。”佛家说世上只有两个人,一个人叫名,一个人叫利,照此讲来,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保持本色,出以真情

  “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

翻译:无事之时,良知固然是独知,有事之时,良知也是独知。

  泰山拔地而起,于是造就了它的雄伟;黄山吞云吐雾,于是成就了它的瑰丽;峨眉清幽秀美,于是展现了它的神奇——山因自己的个性而呈现出千姿百态。雄也美,秀也美。万事万物,因有个性本真而美丽;芸芸众生,因有个性本真而永恒。

  王阳明曾对他的学生黄弘纲说,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如果只在人们关注的地方用功,那就是作假。因此,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不要总希冀自己能够瞒天过海,还是以真示人,但求无违我心东西好。

  …………(这里引用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个性就是一种特质,一种不因潮流而改变的东西,一种你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只有坚持独属于自己的特性才是最美的。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书中曾强调,个人身处世间,不可“挟心而与天下游”,否则就会像“韩非知说之难,而以说诛。扬雄知白之不可守,而以玄死”(这句话典故比较多)。既然一个人不可“挟心而与天下游”,要学会“以真示人”。但很多人都自认为聪明,可以骗得了天下人,其实,人的智慧相差无几,一个人的那点小小的技俩怎么可能瞒得了其他人呢?(其实我觉得笨蛋也不少。

  …………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活出自我。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不要把自己的人生交到别人的手中,不要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照自己的想法去过自己的人生吧!

  伪装自己、改变自己只会丢失自己,这样自己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王阳明提倡恢复心的本体,是告诉世人要保持最为本真的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须按照他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甚至约束自己,无须效仿他人,要相信自己,保持自我的本色,无须去寻求这样那样的机心,应以真心对待万事外物。(注意这里用的都是“无须”)事实上,只要我们在遵守团体规则的前提下能够保持自我本色,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朴实的人生态度

这标题也是挺朴实的

  “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

翻译:(没找到。自己翻译一下吧。)

  王阳明认为世间本没有善恶之分,也就没有为善除恶之说。若真要弄出个善恶来,也是存在于人心当中,遵循自然发展就是善,被外物所扰、掺杂私欲就是恶。

  所谓善恶,只不过在周边环境下依据本性而产生的,有善恶之分的不是本性而是习惯。本性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平时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在暗中操控着你。它决定着你的大部分习惯,决定着你的性格,甚至决定着你的人生。人生下来都很朴素、很自然,由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圆满的自然的人心被刻上了许多花纹雕饰,原本的朴实被破坏了。其实,人不应该刻意雕刻自己本性的棱角,要保持住生命中最朴素的东西

  …………(这里引用了“邯郸学步”的典故)

  …………(省略一堆太显然的事实)

  优秀的东西就在人们自己身上,但是“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大多数人都在浮华过后才意识到本色的可贵。玉不琢,不成器,但有时人应该成为拒绝雕琢的“原木”,保留人性中单纯、善良、朴实的东西,不要让外在的雕饰破坏了自然的本质。一个人若能以本色示人,焕发本真个性,活出自己便是最美的。

尽管如此,所谓本真个性也是有差异的。

有的人只想过上好日子,有的人则想改变世界,改善更多人的生活。

可以说,活出自己是最美的(对于自己而言),但是对于别人来说不一定是美的。

不过可笑的是,有的人甚至活不出真实的自己,我想问,这真的值得吗?

至少目前我是这么认为的。


清水芙蓉,纯然初心

  “心即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理。不合于理,就是存有私心。如果把心和理分开来讲,大概也不妥当”

翻译:(这个还需要翻译吗?我都看得懂

  “初心”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儿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这段话确实很唯心?

  …………

  王阳明主张心就是理,二者本来就是一体的,除去人的私心,就是符合天理。对于这一点,人们很难认识到,或者即使认识到了也很难从心底接受。以至于总是执着于自己的一腔信念,却不知这个想法已经错了。这种自己为是的聪明,反而会称为算不清的糊涂账,倒不如像王阳明说的,去除杂质,于单纯中得正道。

  聪明是一种先天的东西,人们总是羡慕聪明人的智商,殊不知这种表面的光芒不一定能令聪明人成功,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众多一事无成的聪明人。聪明这种天赋犹如水一样,能载舟,亦能覆舟。

  苏轼在其《洗儿》一诗中这样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对于自己一生因聪明而受的苦真是刻苦铭心,以至于希望自己的儿子愚蠢一点儿,以躲避各种灾难。聪明本是天生禀赋,但是机关算尽却是人的痛苦之源,这正是聪明人苏学士对后来人的忠告。

  …………

  一个人若在机巧之路上迷途不返,就只会越走越远,就像追赶自己的影子,自己跑得越快,影子也跑得越快,永远没有追到的一天。因此,一个人若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必须去除机巧之心,用“难得糊涂”的心态和真正的大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点滴。

  众所周知,在音乐的世界中,技巧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过多花哨技巧只会减弱情感的表达。人生也是如此,人人都玩弄聪明才智,只会让世界繁杂凌乱,绝圣弃智,才能朴实安然地生活。

  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虽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不能完全去除机心,但也要尽量减少。去除了机心,人就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就能显现出天真烂漫的情怀来。

这一段感觉不读完都不知道作者想说啥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臆不信,即非信也。”

翻译:臆想别人不相信自己就是不诚信。

  从古至今,诚信都是衡量人品的重要标尺。信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如果不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孔子把信与言、行、忠并列为教育的“四大科目”,并把它与恭、宽、敏、惠一起列入“五大规范”之中。一个人,只有言而有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

  对于无法遵守诺言的人,王阳明一向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与人交往时,事先就抱着怀疑的态度,臆想别人不相信自己,其实这就是不诚信的表现。只有纯朴、怀真情、讲真话、守信用的人才值得的认同和欣赏。这种人,本性中最重要的便是“真”字,是真诚之人真实的写照。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是与人交往的前提,唯有遵守对他人的承诺,他人才会将心交于你,并且团结在你的周围,给予你存世的支撑。倘若你历来以违背誓言为生活的基本准则,只为贪小便宜而处处失信于人,不但会失去朋友,还会失去你所有拥有的一切,令自己变得孤立无援。

  …………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自己要求不严,总觉得一些小事,即使做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所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诚信。生活就是这样的,你对它不诚实,它也会对你不诚实,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被生活所“欺骗”,失去了原本应该得到的东西。

  做一个有信义的人胜似做一个有名气的人。也许有一天,一个人会失去所拥有的地位、财富、权力,但是做人的信用却不会被时间冲刷掉,它是无形的人生财富。时刻用诚信点缀自己的心灵,便能享受真实而惬意的生活。

我只知道不诚信常常弊大于利。


至诚胜于至巧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翻译:(这个不用翻译吧

  …………(这段其实挺好理解的,我就少摘录点废话了)

  不管对谁,都应诚心诚意,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而不是通过一些看似聪明的障眼法,来试探对方。因为这样做一方面有被识破的危险,如果这样的做法被人利用,趁机表现,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是非颠倒的境地;另一方面,当自己都失去了诚意的时候,就不可能再要求别人真心实意。

  事情成功与否,取决于有多大的诚意。真诚,乃为人的根本。如果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人们就会了解你、相信你,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都知道你不会掩饰、不会推脱,都知道你说的是实话,都乐于同你接近,因此也就更容易获得好人缘(我觉得这段话很有道理,怪不得没什么人乐于接近我。)。

  以诚待人处世,才能够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消除猜疑、戒备的心理,才能够成大事、立大本。

我建议看一下 信任的进化 。环境能改变我们,而我们能决定坏境。

感觉这部分有待进一步思考。


题外话

我继续放图,谁赞同?谁反对?(大雾)(反对也给我憋着


文章作者: q779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q779 !
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