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方程
一、圆的标准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一个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确定了,圆就唯一确定了。
则以 $(a,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x - a)^2 + (y - b)^2 = r^2 ~(r > 0)$
特别地,单位圆为 $x^2 + y^2 = r^2$ 。
二、圆的一般方程
方程 $x^2+y^2+D x+E y+F=0\left(D^2+E^2-4 F>0\right)$ 叫作圆的一般方程。
转换为标准方程为
当 $D^2+E^2-4 F>0$ 时, $x^2+y^2+D x+E y+F=0$ 表示一个圆。
这时圆心为 $\left(-\frac{D}{2},-\frac{E}{2}\right)$ ,圆的半径为 $\frac{\sqrt{D^2+E^2-4 F}}{2}$ 。
当 $D^2+E^2-4 F=0$ 时, $x^2+y^2+D x+E y+F=0$ 表示一个点 $\left(-\frac{D}{2},-\frac{E}{2}\right)$ 。
- 当 $D^2+E^2-4 F<0$ 时,$x^2+y^2+D x+E y+F=0$ 不表示任何图形。
从方程的形式可以知道,一个圆的一般方程中含有三个字母
因此在一般条件下,只要一直三个独立的条件,就可以求解圆的一般方程。
下列情况比较适用圆的一般方程:
已知圆上三点,将三点坐标代入圆的一般方程,求待定系数 $D,E,F$ 。
已知圆上两点、圆心所在的直线
考虑将两个点代入圆的方程,将圆心 $\left(-\frac{D}{2},-\frac{E}{2}\right)$ 代入圆心所在的直线方程,求待定系数 $D,E,F$ 。
拓展:
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方程的关系:
二元二次方程 $A x^2+B x y+C y^2+D x+E y+F=0$ 构成圆的条件为:
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判断方法:
几何法:即判断 $r$ 与 $|OA|$ 的大小关系。
代数法:根据点的坐标与圆的方程的关系判断
标准方程:已知点 $P(x_0,y_0)$ ,圆的方程 $(x-a)^2+(y-b)^2=r^2$
- 点 $P$ 在圆外,则 $(x-a)^2+(y-b)^2 > r^2$ 。
- 点 $P$ 在圆上,则 $(x-a)^2+(y-b)^2 = r^2$ 。
点 $P$ 在圆内,则 $(x-a)^2+(y-b)^2 < r^2$
一般方程:已知点 $P(x_0,y_0)$ ,圆的方程 $x^2+y^2+D x+E y+F=0$
点 $P$ 在圆外,则 $x^2+y^2+D x+E y+F > 0$ 。
- 点 $P$ 在圆上,则 $x^2+y^2+D x+E y+F = 0$ 。
- 点 $P$ 在圆内,则 $x^2+y^2+D x+E y+F < 0$
四、与圆有关的对称问题
圆的轴对称性:圆关于直径所在的直线对称。
圆关于点对称:
求已知圆关于某点对称的圆,只需确定所求圆的圆心位置。
若两圆关于某点对称,则此点为两圆圆心连线的中点。
圆关于直线对称
求已知圆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圆,只需确定所求圆的圆心位置。
若两圆关于某直线对称,则此直线为两圆圆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五、轨迹方程及其求法
轨迹方程指的就是一个动点按照一定规则移动,形成的曲线的方程。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一般有三种方法:直接法、代入法、定义法。
1. 直接法
步骤如下:
- 建立直角坐标系
- 设 $(x,y)$ 表示动点 $P$
- 列出关于 $x,y$ 的方程
- 化简方程。对于某些情况,可能要舍弃曲线上的特殊点。
2. 代入法
一般用于处理一个主动点与一个被动点的问题
只需找出这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然后代入主动点满足的轨迹方程,便可得到被动点所满足的方程。
3. 定义法
先由已知条件及曲线定义得到所求轨迹为何种曲线,再由该种曲线的标准方程求得轨迹方程。
4. 例题
例:
已知点 $P$ 在圆 $C : x^2+y^2-8 x-6 y+21=0$ 上运动, $O$ 为坐标原点,求线段 $OP$ 的中点 $M$ 的轨迹方程。
解:
直接法(本题代入法解法相同):
设 $M$ 的坐标为 $(x,y)$ ,点 $P$ 的坐标为 $(x_0,y_0)$ ,则 $x = \frac{x_0}{2}, y = \frac{y_0}{2}$ ,即 $x_0 = 2x,y_0 = 2y$ 。
因为点 $P(x_0,y_0)$ 在圆 $C : x^2 + y ^ 2 - 8x - 6y + 21 = 0$ 上
所以 $x_0^2 + y_0^2 - 8x_0 - 6y_0 + 21 = 0$ ,故 $(2 x)^2+(2 y)^2-8 \times(2 x)-6 \times(2 y)+21=0$ 。
即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x^2 + y^2 - 4x - 3y + \frac{21}{4} = 0$ 。
定义法:
如右图,设点 $M$ 的坐标为 $(x,y)$ 连接 $OC,PC$ ,取线段 $OC$ 的终端 $A$ ,连接 $MA$ 。
圆 $C$ 的方程可化为 $(x - 4) ^ 2 + (y - 3)^2 = 4$ ,圆心 $C$ 为 $(4,3)$ ,$|CP| = 2$ ,则点 $A$ 的坐标为 $(2,\frac{3}{2})$ 。
在 $\triangle OCP$ 中, $M,A$ 分别是 $OP,OC$ 的中点,则 $|M A|=\frac{1}{2}|C P|=1$
又当 $O,C,P$ 三点共线时,$|MA| = 1$ ,则点 $M$ 的运动轨迹是以 $A$ 为圆心, $1$ 为半径的圆。
故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x - 2)^2 + (y - \frac{3}{2})^2 = 1$ 。
六、点到圆上距离的最值
设点 $P(x_0,y_0)$ (不一定是定点),求 $P$ 到圆 $C:(x - a)^2 + (y - b)^2 = r^2$ 上一点 $Q$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里先给出答案:
证明:
考虑当 $P$ 点固定时对应的最优 $Q$ ,根据结论 $Q_0,Q_0^{\prime}$ 对应了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 $Q$ 点所在的位置。
容易发现 $|PQ_0| = |PO| + |OQ_1| > |PQ_1|$ ,因此取最大值时,$Q$ 点一定在 $Q_0$ 处。$\square$
这里强调了固定 $P$ 时,也就是说 $P$ 不一定为定点,但是对于 $P$ 的每个位置,都存在对应的 $Q_0$ ,结论仍成立。
七、拓展:阿波罗尼斯圆
1. 定义参考
这不在高考的范围内,但是可以了解一下,考试会以材料的形式给出。
建议仅了解例题即可(
真的有人像我一样闲着去看了中文维基吗
阿波罗尼奥斯圆是两个相关的圆族。第一个圆族的每一个蓝色圆与第二个圆族的每一个红色圆相互正交。这些圆构成了双极坐标系的基)。
阿波罗尼奥斯圆是线段定义的,标记此线段为 $CD$ 。
第一族(蓝色圆)
第一族中的每一个圆都由一个正实数 $r$ 确定,这些圆定义为满足下列条件的点 $X$ 的轨迹
即 $X$ 到 $C$ 的距离与 $X$ 到 $D$ 的距离之比值为 $r$ 。
当 $r$ 很接近零时,相应的圆会靠近 $C$ 的一侧,反之更靠近 $D$ 的一侧。
当 $r=1$ 时,该圆会退化为线段 $CD$ 的中垂线。
第二族(红色圆)
第二族中的每个圆都由角 $\vartheta$ 确定,这些圆定义为满足下列条件的点 $X$ 的轨迹
其中 $\measuredangle CXD$ 表示 CXD 的有向角。当 $\vartheta$ 取遍 $0$ 到 $\pi$ 之间的所有值时,上式生成所有经过 $C$ 和 $D$ 的圆
2. 例题
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被合称为亚历山大时期的数学三巨匠,他对圆雉曲线有深刻而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他的代表作《圆雉曲线论》一书。
阿波罗尼斯圆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指的是:
已知动点 $M$ 与两定点 $A, B$ 的距离之比为 $\lambda(\lambda>0, \lambda \neq 1)$ ,那么点 $M$ 的轨迹就是阿波罗尼斯圆。
如动点 $M$ 与两定点 $A\left(\frac{9}{5}, 0\right), B(5,0)$ 的距离之比为 $\frac{3}{5}$ 时的阿波罗尼斯圆为 $x^2+y^2=9$ 。
下面,我们来研究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
已知圆 $O: x^2+y^2=1$ 上的动点 $M$ 和定点 $A\left(-\frac{1}{2}, 0\right), B(1,1)$, 则 $2|M A|+|M B|$ 的最小值为______ 。
解:
如图,取点 $K(-2,0)$ ,连接 $OM,MK$。
因为 $|OM| = 1,|OA| = \frac{1}{2},|OK| = 2$ ,所以 $\frac{|OM|}{|OA|} = \frac{|OK|}{|OM|} = 2$ 。
又因为 $\measuredangle MOK= \measuredangle AOM$ ,所以 $\triangle MOK \sim \triangle AOM$ ,则 $\frac{|M K|}{|M A|}=\frac{|O M|}{|O A|}=2$ ,故 $|MK| = 2|MA|$ 。
所以 $|M B|+2|M A|=|M B|+|M K|$ ,又在 $\triangle MBK$ 中,$|MB| + |MK| \ge |BK|$ ,从而
故答案为 $\sqrt{10}$ 。
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
判定方法:
代数法:
通过联立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根据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来研究。
- 若 $\Delta > 0$ ,则直线与圆相交。
- 若 $\Delta = 0$ ,则直线与圆相切。
- 若 $\Delta < 0$ ,则直线与圆相离。
几何法:
判断 $d$ 与 $r$ 的关系即可,如上图( $d$ 可以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算)
九、圆的切线问题及切线方程的求解方法
重要思路分析:
- 当直线与圆相切时,一定会用到 $d=r$ 的结论
- 当一条直线 $l$ 与圆 $C$ 相切时,$l \perp PC$ 。
- 过圆外一点 $P$ 向圆 $C$ 作切线,切点为 $Q$ ,则必定会用到 $|PC|^2 = |PQ|^2 + r^2$ 。
友情提醒:下文中出现了很多 $(x_0,y_0)$ ,请勿混淆其意义。
1. 切线的条数
过平面内一点引圆的切线。
- 若点在圆外,则过此点可以作圆的两条切线。
- 若点在圆上,则过此点只能做圆的一条切线,且此点是切线。
- 若点在圆内,则过此点不能作圆的切线。
2. 过圆外一点与圆相切的切线方程的求法
过圆外一点 $P(x_0,y_0)$ 引圆的两条切线。
先假设切线的斜率存在且为 $k$ ,有下列两种求 $k$ 的方法:
几何法:
设切线方程 $y - y_0 = k(x - x_0)$ ,化为一般式 $kx - y + y_0 - kx_0 = 0$ 。
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由此解出 $k$ 。
代数法:
设切线方程为 $y - y_0 = k (x - x_0)$ ,与圆的方程 $(x - a) ^ 2 + (y - b) ^ 2 = r^2$ 联立
化为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判别式为 $0$ ,求出 $k$ 。
若通过上述方法只求出一个斜率 $k$ ,则说明另一条切线的斜率一定不存在,此时另一条切线方程为 $x = x_0$ 。
3. 斜率为 $k$ 且与圆相切的切线方程的求法
几何法:
先设切线方程为 $y = kx + m$ ,化为一般式 $kx - y + m = 0$ 。
然后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列出方程求 $m$ 。
代数法:
设切线方程为 $y = kx + m$ ,与圆的方程 $(x - a) ^ 2 + (y - b) ^ 2 = r^2$ 联立
化为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判别式为 $0$ ,求出 $m$ 。
4. 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
设圆上一点 $Q(x_0,y_0)$ 。
求法:
先求切点与圆心连线的斜率 $k(k \ne 0)$ ,则由垂直关系可知切线的斜率为 $-\frac{1}{k}$
由点斜式方程可求得切线方程。如果 $k = 0$ 或斜率不存在,则由图形可直接得切线方程。
重要结论:
过单位圆 $x^2 + y^2 = r^2$ ,则切线方程为
过圆 $(x - a)^2 + (y - b) ^ 2 = r ^ 2$ ,则切线方程为
过圆 $x^2 + y^2 + Dx + Ey + F = 0$ ,则切线方程为
注意,下文中出现的切点弦方程与该式有着相同的形式,但是 $(x_0,y_0)$ 的意义是不同的。
这里 $(x_0,y_0)$ 指的是圆上的一个切点的坐标,而后者指的是圆外一点的坐标。
5. 圆的切点弦方程及其求法
切点弦定义: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过两切点的线段叫圆的切点弦。
切点弦方程的求法:
直接求切点坐标运算量极大,考虑设而不求。
即设切点坐标,然后利用直线方程的定义求得两切点所在的直线方程。
切点弦公式:(大题可以直接用,完整版详见圆锥曲线-切点弦方程)
过圆外一点 $P(x_0,y_0)$ 引圆 $C$ 的两条切线 $PA,PB$ ,则直线 $AB$ 为圆 $C$ 的切点弦。
过单位圆 $x^2 + y^2 = r^2$ ,则切点弦方程为
过圆 $(x - a)^2 + (y - b) ^ 2 = r ^ 2$ ,则切点弦方程为
过圆 $x^2 + y^2 + Dx + Ey + F = 0$ ,则切点弦方程为
注意,切点弦公式(标准方程形式)与上文的切点方程有着相同的形式,但 $(x_0,y_0)$ 意义是不同的。
6. 圆的切线长的求法及公式
讲了那么多方程方程的,我们来看看切线长度吧(
过圆外一点 $P(x_0,y_0)$ 引圆的两条切线。
几何法:如下图,在 $\mathrm{Rt}\triangle AOP$ 和 $\mathrm{Rt}\triangle BOP$ 中,切线长 $|PA| = |PB| = \sqrt{|PO|^2 - r^2}$ 。
代数法:
过圆 $(x - a)^2 + (y - b)^2 = r^2$ ,则切线长为
过圆 $x^2 + y^2 + Dx + Ey + F$ ,则切线长为
十、切线问题例题
例1:
求经过点 $(1,-7)$ 与圆 $x^2 + y^2 = 25$ 相切的切线方程。
解:(三种方法)
易得 $(1,-7)$ 在圆外且直线 $x = 1$ 不为切线。
设切线的斜率为 $k$ ,由点斜式得直线方程为 $y + 7 = k(x - 1)$ ,即 $y = k(x-1)-7$ 。
代入 $x^2 + y^2 = 25$ 由 $\Delta =\left(2 k^2+14 k\right)^2-4\left(k^2+1\right)\left(k^2+14 k+24\right)=0$ 解得 $k = \frac{4}{3}$ 或 $k=-\frac{3}{4}$ 。
代入可得切线方程为 $4x - 3y - 25 = 0$ 或 $3x+4y + 25 = 0$ 。
易得 $(1,-7)$ 在圆外且直线 $x = 1$ 不为切线。
设切线的斜率为 $k$ ,由点斜式得直线方程为 $y + 7 = k(x - 1)$ ,即 $kx-y-k-7 = 0$ 。
由圆的切线性质,可知圆心 $(0,0)$ 到该直线的距离为 $d = \frac{|0-0-k-7|}{\sqrt{1+k^2}} = r = 5$
则化简可得 $12k^2 - 7k - 12 = 0$ ,解得 $k = \frac{4}{3}$ 或 $k = -\frac{3}{4}$ 。
代入可得切线方程为 $4x - 3y - 25 = 0$ 或 $3x+4y + 25 = 0$ 。
该方法为利用切点弦方程求切线方程。
设所求切线方程为 $x_0x + y_0y = 25$ ,其中 $(x_0,y_0)$ 是切点坐标
将点 $(1,-7)$ 的坐标代入后,得 $x_0 - 7y_0 = 25$
由 $\left\{\begin{array}{l}x_0-7 y_0=25 \\x_0^2+y_0^2=25\end{array}\right.$ 解得 $\left\{\begin{array}{l}x_0 = 4 \\ y_0 = -3\end{array}\right.$ 或 $\left\{\begin{array}{l}x_0 = -3 \\y_0 = -4\end{array}\right.$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 $4x - 3y - 25 = 0$ 或 $3x+4y+25 = 0$ 。
例2:
点 $P$ 是直线 $x+y-3=0$ 上的动点,由点 $P$ 向圆 $O:x^2 + y^2 = 4$ 作切线,则切线长的取值范围为
解:
切线长 $l = \sqrt{d^2 - r^2} = \sqrt{d^2 - 4}$ ,考察 $d$ 的取值,易知 $d$ 仅有最小值。
故 $l \ge \sqrt{d_{\min}^2 - 4} = \frac{\sqrt{2}}{2}$ 。
例3:
过原点 $O$ 作圆 $C:x^2-4 x+y^2-4 y+5=0$ 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 $A,B$ ,求直线 $AB$ 的方程
解:
套公式得 $-2x-2y+5 = 0$ ,整理得 $2x+2y-5=0$ 。
十一、圆的弦长问题的求解方法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x + m$ ,圆 $C$ 的方程为 $(x-a)^2 + (y-b)^2 = r^2$ 。
几何法:由下图易知 $r^2 = d^2 + \left(\frac{l}{2}\right)^2$ 。
代数法:
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设交点坐标分别为 $A(x_1,y_1), B(x_2,y_2)$ 。
若交点坐标简单易求,则直接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求解。
若交点坐标无法简单求出,则将方程组 $\left\{\begin{array}{l}y = kx + m \\ (x - a)^2 + (y - b) ^ 2 = r^2\end{array}\right.$ 消元后得一元二次方程
由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 $x_1+x_2,~x_1x_2$ 或 $y_1 + y_2,~y_1y_2$ 的关系式,则有
$\tiny
\begin{aligned}|A B| & =\sqrt{\left(x_1-x_2\right)^2+\left(y_1-y_2\right)^2} \[6pt]& =\sqrt{1+k^2}\left|x_1-x_2\right| \[6pt]& =\sqrt{\left(1+k^2\right)\left[\left(x_1+x_2\right)^2-4 x_1 x_2\right]}\end{aligned}$ 或 $\tiny\begin{aligned}|A B| & =\sqrt{\left(x_1-x_2\right)^2+\left(y_1-y_2\right)^2} \[6pt]& =\sqrt{1+\frac{1}{k^2}}\left|y_1-y_2\right| \[6pt]& =\textstyle\sqrt{\left(1+\frac{1}{k^2}\right)\left[\left(y_1+y_2\right)^2-4 y_1 y_2\right]}\end{aligned}$ (这里的公式没啥用)整理得 $|A B|=\sqrt{1+k^2}\left|x_1-x_2\right|$ 或 $|A B|=\sqrt{1+\frac{1}{k^2}}\left|y_1-y_2\right|$ (大题可以直接用)
例1:
直线 $y=k x+3$ 与圆 $(x-3)^2+(y-2)^2=4$ 相交于 $M, N$ 两点。若 $|M N| \ge 2 \sqrt{3}$ ,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
圆 $(x-3)^2+(y-2)^2=4$ 的圆心为 $(3,2)$ ,半径为 $2$ 。
由 $|M N| \ge 2 \sqrt{3}$ 得圆心 $(3,2)$ 到直线 $y = kx + 3$ 的距离 $d = \sqrt{2^2-\left(\frac{|M N|}{2}\right)^2} \le 1$
又直线方程可以化为 $kx - y + 3 = 0$ ,所以 $\frac{|3 k-2+3|}{\sqrt{k^2+1}} \le 1$ 解得 $-\frac{3}{4} \le k \le 0$ ,即 $k \in [-\frac{3}{4},0]$ 。
例2:
设直线 $y = x + 2a$ 与圆 $C:x^2 + y^2 - 2ay - 2 = 0$ 相交于 $A,B$ 两点,若 $|AB| =2\sqrt{3}$ ,求圆 $C$ 的面积。
解:
直线方程可化为 $x - y + 2a = 0$ ,圆的方程可化为 $(x-0)^2+(y-a)^2=\frac{4 a^2+8}{4}$ 。
因为 $d = \frac{|0 - a + 2a|}{\sqrt{1^2 + 1^2}} = \frac{a}{\sqrt{2}}$ ,即 $d^2 = \frac{a^2}{2}$ ,又 $r^2 - d^2 = \left(\frac{l}{2}\right)^2$ ,代入解得 $a^2 = 2$ 。
故 $r^2 = 4$ ,即 $S=\pi r^2 = 4 \pi$ 。
例3:
直线 $y = kx - 1$ 与圆 $C : (x + 3) ^ 2 + (y - 3) ^ 2 = 36$ 相交于 $A,B$ 两点,求 $AB$ 的长度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直线 $y=k x-1$ 过定点 $(0,-1)$
所以圆 $C$ 的圆心 $(-3,3)$ 到直线 $y=k x-1$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sqrt{[0-(-3)]^2+(-1-3)^2}=5$
又圆 $C$ 的半径为 $6$ ,则 $A B$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 $2 \sqrt{6^2-5^2}=2 \sqrt{11}$ 。
又当直线 $y=$ $k x-1$ 过圆心时 $A B$ 的长度取最大值为直径 $12$ , 故 $|A B| \in$ $[2 \sqrt{11}, 12]$ 。
十二、解与圆有关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
1. 利用几何性质求最值
求圆上点到直线的最大值、最小值,需过圆心向直线作垂线。
经过圆内一点的最长弦就是经过这点的直径,过这点和最长弦垂直的弦就是最短弦。
其实这里没啥东西,就是利用弦长还有点到直线的距离处理一些问题。
2. 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最值(取值范围)问题
解析集合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是根据条件列出所求目标——函数关系式
然后根据函数关系式的特征选用参数法、配方法、判别式法等,应用不等式求出其最值(取值范围)。
对于圆的最值问题,要利用圆的特殊几何性质,根据式子的几何意义求解。
- 形如 $u = \frac{y - b}{x - a}$ 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
- 形如 $t = ax + by$ 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截距的最值问题。
- 形如 $(x - a) ^ 2 + (y - b) ^ 2$ 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问题。
例1:
已知点 $P(x, y)$ 在圆 $C: x^2+y^2-6 x-6 y+14=0$ 上。
- 求 $\frac{y}{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求 $x^2+y^2+2 x+3$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 求 $x+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
方程 $x^2+y^2-6 x-6 y+14=0$ 可化为 $(x-3)^2+(y-$ $3)^2=4$ 。
$\frac{y}{x}$ 表示圆上的点 $P$ 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如图1(在下面)
显然 $P O$ ( $O$ 为坐标原点) 与圆相切时,斜率最大或最小。
设切线方程为 $y=k x$(由题意知,斜率一定存在),即 $k x-y=0$
由圆心 $C(3,3)$ 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得 $\frac{|3 k-3|}{\sqrt{k^2+1}}=2$ ,解得 $k=\frac{9 \pm 2 \sqrt{14}}{5}$
所以 $\frac{y}{x}$ 的最大值为 $\frac{9+2 \sqrt{14}}{5}$ ,最小值为 $\frac{9-2 \sqrt{14}}{5}$ 。
$x^2+y^2+2 x+3=(x+1)^2+y^2+2$ ,它表示圆上的点 $P$ 到 $E(-1,0)$ 的距离的平方再加 $2$
所以当点 $P$ 与点 $E$ 的距离最大或最小时,所求式子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如图2,显然点 $E$ 在圆 $C$ 的外部,
所以点 $P$ 与点 $E$ 距离的最大值为 $|C E|+2$ ,点 $P$ 与点 $E$ 距离的最小值为 $|C E|-2$ 。
又 $|C E|=\sqrt{(3+1)^2+3^2}=5$ ,
所以 $x^2+y^2+2 x+3$ 的最大值为 $(5+2)^2+2=51$ ,最小值为 $(5-2)^2+2=11$ 。
设 $x+y=b$ ,则 $b$ 表示动直线 $y=-x+b$ 在 $y$ 轴上的截距,如图3,
显然当动直线 $y=-x+b$ 与圆 $(x-3)^2+(y-3)^2=4$ 相切时, $b$ 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此时圆心 $C(3,3)$ 到切线 $x+y=0$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则 $\frac{|3+3-b|}{\sqrt{1^2+1^2}}=2$ ,即 $|6 - b| = 2\sqrt{2}$ ,解得 $b = 6 \pm 2\sqrt{2}$ 。
因此 $x+y$ 的最大值为 $6+2 \sqrt{2}$, 最小值为 $6-2 \sqrt{2}$ 。
十三、直线与圆相交的交点问题
涉及直线与圆相交的交点问题,可以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两交点的坐标
但当相应方程组不易求解时,常常用 “设而不求” 的策略整体转化即先设出两交点坐标,但不求出
而是把直线方程代人圆的方程,通过消元使其变为一元二次方程,再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整体代换。
常用步骤:
- 设出两交点坐标 $P\left(x_1, y_1\right), Q\left(x_2, y_2\right)$ 。
- 利用已知条件(如两线垂直)得出关于 $x_1, x_2, y_1, y_2$ 的关系式(如 $x_1 x_2+y_1 y_2=0$ )
- 联立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消去 $y!!$(或消去 $x!$ )$!!$得到一个关于 $x!!$(或关于 $y!$ )$!!$的二次方程,计算出 $\Delta$ 。
- 运用韦达定理表示出 $x_1+x_2, x_1x_2$ 或 $y_1+y_2, y_1y_2$ 。
- 代入由第二步确定的关系式中并化简
- 验证 $\Delta>0$ 。
例题:
已知圆 $C: x^2+y^2-2 x+4 y-4=0$ ,是否存在斜率为 $1$ 的直线 $l$
使以「圆 $C$ 截 $l$ 所得的弦 $A 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 若存在,求出直线 $l$ 的方程;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
设存在满足题意的直线 $l$ ,且方程为 $y=x+b$ 。
由 $\left\{\begin{array}{l}y=x+b, \\ x^2+y^2-2 x+4 y-4=0\end{array}\right.$ 消去 $y$ ,整理得 $2 x^2+2(b+1) x+b^2+4 b-4=0$ 。
设 $A\left(x_1, y_1\right), B\left(x_2, y_2\right)$ ,则 $x_1+x_2=-(b+1), x_1 \cdot x_2=\frac{b^2+4 b-4}{2}$
因为 $y_1 \cdot y_2=\left(x_1+b\right)\left(x_2+b\right)=x_1 \cdot x_2+b\left(x_1+x_2\right)+b^2$ ,又以 $A 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
所以 $O A \perp O B$ 。故有 $k_{O A} \cdot k_{O B}=-1$ ,即 $x_1x_2+y_1y_2=0$
于是有 $b^2+3 b-4=0$ ,解得 $b=1$ 或 $b=-4$ 。
因此存在直线 $l: x-y+1=0$ 或 $x-y-4=0$ 满足题意。
十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
1. 位置关系种类
圆与圆有五种位置关系,如上图所示,其中外离和内含统称为相离,外切和内切统称为相切。
2. 判断方法
设圆 $C_1 = (x - a) ^ 2 + (y - b) ^ 2 = r ^ 2$ 与圆 $C_2 = (x - c) ^ 2 + (y - d) ^ 2 = R^2$ ,其中 $r < R$ 。
几何法:
由两圆的圆心距 $d$ 与半径 $r,R$ 的关系来判断。
- 外离:$d > R + r$
- 外切:$d = R + r$
- 相交:$R - r < d < R + r$
- 内切:$d = R - r$
- 内含: $d < R - r$
代数法:(显然该方法运算更复杂)
联立两圆方程,根据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即可作出判断。
- 当 $\Delta > 0$ 时,两圆有 $2$ 个公共点,相交。
- 当 $\Delta = 0$ 时,两圆有 $1$ 个公共点,包括内切和外切(相切)。
- 当 $\Delta < 0$ 时,两圆无公共点,包括内含和外离(相离)。
例:
若圆 $C_1: x^2 + y^2 - 2ax + 4y + a^2 - 5 = 0$ ,
与圆 $C_2: x^2+y^2+2 x-2 a y+a^2-3=0$ 相交,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
先写成标准方程的形式,$C_1:(x-a)^2+(y+2)^2=9,~ C_2:(x+1)^2+(y-a)^2=4$ 。
则两圆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 $C_1(a,-2), r_1 = 3,C_2(-1,a),r_2 = 2$ 。
设两圆的圆心距为 $d$ ,则 $d^2 = (a + 1) ^ 2 + (- 2 - a) ^ 2 = 2a^2 + 6a + 5$ 。
因为相切,所以 $3 - 2 < d < 3 + 2 \Rightarrow 1 < d < 5$ ,则 $a \in (-5, -2) \cup (-1,2)$ 。
十五、两圆的公切线
两圆的公切线是指与两圆相切的直线,可分为外公切线和内公切线。
如果两圆在公切线的同侧,称这条公切线为两圆的外公切线。(蓝色)
如果两圆分别在公切线的两侧,称这条公切线为两圆的内公切线。(绿色)
如上图,亦可以整理为下表的形式。判断公切线的条数,实质上就是在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记忆方法:先从内公切线减,再从外公切线减。
公切线方程的求法:
在求两圆的公切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从而确定公切线的条数
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设公切线的方程为 $y = kx + b$ (注意特判斜率不存在)
最后根据相切的条件,得到关于 $k,b$ 的方程组,求出 $k,b$ 的值即可。
十六、两圆相切问题
两圆相切时常用的性质:
- 设两圆的圆心分别为 $O_1,O_2$ ,半径为 $r_1,r_2$ ,则两圆相切有 $\left\{\begin{array}{l}\texttt{内切} \Leftrightarrow\left|O_1 O_2\right|=\left|r_1-r_2\right|\\\texttt{外切} \Leftrightarrow\left|O_1 O_2\right|=r_1+r_2\end{array}\right.$
- 两圆相切时,两圆圆心的连线过切点(两圆若相交,则两圆圆心的连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在解题过程中应用这些性质,有时能大大简化运算。
处理两圆相切问题,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是内切还是外切
若只是告诉两圆相切, 则必须分两圆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讨论
其次,将两圆相切的问题转化为『「两圆的圆心距」等于 $|r_1 - r_2|$ 或 $r_1 + r_2$ 』
例题:
已知圆 $C_1: x^2+y^2+2 a x+a^2-4=0~(a \in \mathbb{R})$
与圆 $C_2:x^2 + y^2 - 2by - 1 + b ^ 2 = 0~ ( b \in \mathbb{R})$ 只有一条公切线,求 $(a + b)_{\min}$ 。
解:
易知 $C_1(-a,0)$ ,半径为 $r_1 = 2$ ,$C_2(0,b)$ ,半径为 $r_2 = 1$ 。
由两个圆只有一条公切线可得两个圆内切,圆心距 $|C_1C_2| = \sqrt{a^2 + b^2} = 2 - 1 = 1$ ,故两圆内切。
所以可得 $a^2 + b^2 = 1$ ,设 $a = \cos \alpha, b = \sin \alpha~(\alpha \in \mathbb{R})$ ,则
当且仅当 $\alpha + \frac{\pi}{4} = -\frac{\pi}{2} + 2k\pi,~k\in \mathbb{Z}$ 时,即 $\alpha = -\frac{3}{4}\pi + 2k\pi,~k \in \mathbb{Z}$ 时,$(a+b)_{\min} = -\sqrt{2}$ 。
十七、两圆公共弦问题
1. 求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题外话,这个公共弦所在的直线叫公割线。
设圆 $C_1 : x^2+y^2+D_1 x+E_1 y+F_1=0$ ,圆 $C_2: x^2+y^2+D_2 x+E_2 y+F_2=0$ 。
结论:若圆 $C_1$ 与圆 $C_2$ 相交,则两圆公割线方程为两圆方程相减
需注意的是,两圆均以一般方程形式出现,不要减错了。
怎么理解这个方程呢?我们假设点 $P(x_0,y_0)$ 为其中一个交点。
则 $P_0$ 一定适合两圆的方程,两式相减可知
因此点 $P$ 适合原直线方程。对另一个交点做同理证明即可得到。
2. 求两圆公共弦长的方法
代数法:
将两圆的方程联立,解出两交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公共弦长。
几何法:
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利用圆的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求出弦长。
十八、圆系方程及其应用技巧
同心圆系方程:
标准方程:
一般方程:
过同一定点 $(a,b)$ 的圆系方程为
过直线 $Ax + By + C = 0$ 与圆 $x^2 + y^2 + Dx + Ey + F = 0$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理解方式同公割线方程。
过两圆(均为一般方程)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为
特别地,该公式在两圆相切(内切+外切)时,$l$ 为过两圆公共切点的直线方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