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 正在从服务器偷取页面 . . .

【物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常见误区


【物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常见误区

什么嘛,已经开始文化课了。又没说博客不能写文化课


一、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及完全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经历了两个阶段:形变阶段恢复阶段

    形变阶段是「系统的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弹性势能」。
    恢复阶段是「系统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系统的动能」。

非弹性碰撞与弹性碰撞的区别在于恢复阶段,系统的弹性势能并未全部转化为系统的动能。

完全非弹性碰撞是一种特殊的非弹性碰撞,它没有恢复阶段,也就是说形变是永久的形变。


二、对两种碰撞认识的常见误区

  1. “粘在一起”、“碰后共速”等关键词,意味着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特点是碰后共速。

  2. 微观粒子发生碰撞时不一定直接接触

    当两个微观粒子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就具有碰撞的特点。

  3. 正碰不一定是弹性碰撞。

    因为正碰和弹性碰撞是从不同角度对碰撞进行分类的。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滑块 \(A,B,C\) 间隔相等地静置于同一水平直轨道上。

现给滑块 \(A\) 向右的初速度 \(v_0\) ,一段时间后 \(A\)\(B\) 发生碰撞。

碰后 \(A, B\) 分别以 \(\frac{1}{8} v_0 , \frac{3}{4} v_0\) 的速度向右运动, \(B\) 再与 \(C\) 发生碰撞,碰后 \(B,C\) 粘在一起向右运动。

滑块 \(A,B\) 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同一恒定值。两次碰撞时间均极短。

\(B,C\) 碰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

:设滑块质量为 \(m\)\(A\)\(B\) 碰撞前 \(A\) 的速度为 \(v_A\) 。(注意 \(v_0\) 不一定等于 \(v_A\)

由题可知,碰后 \(A\) 的速度 \(v_A' = \frac{1}{8}v_0\)\(B\) 的速度 \(v_B = \frac{3}{4}v_0\)

因为题目没说 \(A\)\(B\) 是弹性碰撞,所以不能直接用动能定理。

由动量守恒得 \[ mv_A = mv_A' + mv_B \] 设碰撞前 \(A\)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W_A\) ,由功能关系得 \[ W_A = \frac{1}{2}mv_0^2 - \frac{1}{2}mv_A^2 \]\(B\)\(C\) 碰撞前 \(B\) 的速度为 \(v_B'\)\(B\) 克服轨道阻力所做的功为 \(W_B\) ,由功能关系得 \[ W_B = \frac{1}{2}mv_B^2 - \frac{1}{2}m(v_B')^2 \] 根据题意可知 \(W_A = W_B\) (以为间隔相等,受到的阻力相等,\(W = -F_fs\)

\(B,C\) 碰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为 \(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 mv_B' = 2mv \]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v = \frac{\sqrt{21}}{16}v_0\)


文章作者: q779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q779 !
评论
  目录